专家呼吁:重视疼痛性别差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疼痛综合疗护水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10月19日,“2024年世界镇痛日发布会暨疼痛医学周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呼吁,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提供更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诊疗服务,积极推动疼痛性疾病的全流程管理。

与会专家指出,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当前,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疼痛患者不仅身体承受痛苦,精神方面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慢性疼痛相关疾病住院患者高达2615万例,仅疼痛科收治的患者就提升了35.1%。

“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机体功能长期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说。

中国疼痛医学奠基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指出,慢性疼痛的产生、发展都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不同性别间性激素水平、内源性镇痛系统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女性社会功能角色的特殊性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疼痛的性别差异在临床上确实存在。”樊碧发说。他介绍,以2023年为例,疼痛科收治的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为59.6%。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达颖认为,疼痛的性别差异要求疼痛科医生注重治疗的个体化、药物作用的差别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对诊疗效果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摄

此外,与会专家认为,如何使基层医疗机构科学、有效、规范地进行疼痛诊疗和管理,是摆在疼痛学科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数据显示,虽然疼痛科收治的患者逐年增加,但68.7%的患者是在三级医院进行诊疗。单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例,二级医院的治疗有效率就比三级医院低11.6%。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性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樊碧发说。

为助力基层医疗机构疼痛医学中心与管理体系建设,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中国慢性疼痛管理网络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仪式在此次发布会上举行。樊碧发教授介绍,该项目以县域医共体为基石、政策体系建设研究为抓手,联合疼痛相关疾病领域的专家,旨在探索搭建慢性疼痛网络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运行保障机制并开展覆盖全国七个区域的慢性疼痛网络搭建试点工作。

据了解,本次大会还同时在深圳开设了中西医结合分会场,共汇集了来自全国近400名疼痛学专家,开展了包括癌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神经调控技术、射频治疗技术、疼痛护理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