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到歼35A肩上,八九百架老战机等着换,歼20年产百架也赶不上

自从歼-35A被正式曝光之后,网上对于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二款五代机,开始有了很多的想法和讨论。

歼-35A和歼-20的定位存在哪些差异?同样是五代机,在有了歼-20系列,同时产能已经进入高峰期,空军也大量换装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去采购和投资第二种五代机?

(歼-335A的首张官方全身照)

歼-35A会代替空军当中的哪些战斗机?既然已经有了两种五代机,歼-20和歼-35A会不会把其他的非隐身战机全部取代,直接进入全五代机时代呢?

首先要确定一点,歼-35A的出现,肯定不会挤压歼-20原有的生态位。别看这两种都是第五代战斗机,但是他们的量级不一样,一个是重型机,另一个是中型机。

有观点认为,歼-35A相对而言起飞重量和尺寸更小,采购和使用成本必然会比歼-20更低。同时又有海军的歼-35舰载机,以及出口型号FC-31共担成本。所以,歼-35A客观上就会比歼-20更适合形成数量优势。

(11月8日歼-35A首次在珠海上空进行航展适应性飞行)

我们都知道,歼-20产能已经进入高峰期了,按照外网一些媒体的说法,年产量可以达到100架,甚至更高。在未来几年里,歼-20依然会保持这样的高生产速率,最终装备数量可能要过千架。

那么歼-35A目前才刚刚达到服役标准,只是小批量试装,时间节点类似歼-20在2017年时的状态,距离大批量投产至少还有2年的时间,产能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爬坡。

所以说,当歼-35A进入生产速率的高峰期时,歼-20的总产量很可能已经达到了700架以上,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与此同时,歼-35A还要同时满足空军、海军以及可能存在的外贸订单,即便有类似歼-20的产能,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向空军交出同样数量的战机。

(在珠海上空飞行的歼-35A,摄影:航空君)

所以说即便空军为歼-35A留出的装备空间很大,也不可能挤占掉歼-20的订单,毕竟歼-35装备更晚,而且也不仅仅是空军的战斗机。

那么空军同时装备歼-20和歼-35A,明显能看出在第四代战斗机建设中,成功运用的“高低搭配思维”,在进入五代机时代后依然没有被放弃。那么歼-20和歼-35A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歼-11和歼-10的组合。

当然,这只是一种类比,并不代表这4种机型之间有强烈的对应关系。

(歼-20、歼-16和歼-10C曾被空军称作“三剑客”,以后恐怕要改名“四天王”了)

再来谈谈歼-35A的战场定位,在央视军事采访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所首席专家王永庆的过程中,王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他形容歼-35A,更像是篮球场上的组织后卫,既有强大的得分能力,同时又有针对场上局势组织进攻,利用自身平台形成战场杀伤网,然后发挥更多作用。

也就是说,歼-35A更像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它既可以是战斗的组织者,也可以是打击的承担者,同时也可能是突破的执行者。

如果同样按照篮球场这个模式来类比的,歼-20可能相当于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最均衡的大前锋,全攻全守,需要打满全场的实力。当然了,这个团队当中,还会有其他的四代半战斗机存在,包括现代化改进之后的歼-11BG系列、歼-10C、歼-16,分别扮演小前锋、得分后卫以及中锋等角色。

(抵达珠海航展的歼-20,和后方的苏-57同框)

那么歼-35A和歼-20要取代的对象,其实是那些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三代机和四代机,包括超过300架的歼-7和歼-8系列,没赶上升级的歼-10A和歼-11也有400架以上,另外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上百架苏-27/30系列。

前面说到,歼-20的生产速率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依然无法做到,在2030年之前,把这八九百架老式战斗机全部换掉的能力。

所以说,在保证歼-20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我们依然需要一种成本不超过歼-20,但战斗性能却相近的五代机,成飞沈飞同时开足马力,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的升级换代。

(空军序列内还有近200架歼-7H/E/G在服役)

歼-20目前表现出来的发展方向,是有人机与无人机的结合,是孵化更加强大的空战节点平台。歼-35更多作为一种多面手,或者说“万金油”,它的发展方向可能更注重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用户。

这一点也从歼-35同时发展舰载型、陆基型以及外贸型,所谓的“一机三吃”当中,就能看出点端倪。

换句话说,歼-35系列不仅要充当空军战斗机序列中非常重要的补充型角色。同时还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主力,其次还要在歼-20不能出口的情况之下,充当国产战斗机杀进国际市场的一个旗舰机型。

(歼-35系列不仅有陆基型,还有舰载型和出口型)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如果单单纠结歼-35和歼-20机体性能的高低,以简单的“斗兽棋思维”来看待歼-35这个机型,显然格局就小了。

Tags: